西馬音內盆踊 超過700年持續演奏著哀愁之歌的盆踊伴奏

隨著伴奏音調的領導,恆跨世紀的「音頭」(盆踊伴奏曲)融入會場的每個角落,會場就在秋田縣羽後町中點上燈火的本町道路上。在眾多觀客的注視下,戴著半月彎形折編笠和彥三頭巾的舞者們,其舞蹈的手猶如波浪般美麗的舞蹈著。輕輕地旋轉抽身,之後又往前靠近,就像隔著這個世界與那個世界的三途川(東南亞民間傳說中的冥河)來回擺盪一般。將臉覆蓋住的舞者,象徵著從黃泉之國而來的祖先寄宿在此,而慰藉靈魂的「亡者之舞」之夜則就此開始。

在墨色的天空下輕柔擺晃的「端縫衣裝」就像是多彩的絲織衣服組成的萬花筒一樣。端縫衣裝是每家代代相傳下來的,最遠古的甚至有來自於江戶時期或是明治時代利用剩布所拼接而成的衣裝。在製作時,兩袖的袖口的花紋會保持相同,但是左右的拼接卻會刻意不對稱。有著舉手投足都散發著魅力的舞者,其舞姿能夠擄獲眾人的心是因為從小開始就不停地練習、練習、再練習而來的。

而在這之中還有身穿藍染衣裝和披戴名為「彥三頭巾」的黑色頭巾的舞者。他們的存在就像舞台中的影子,雖然存在但卻隱身在舞台之上。隱藏在之中的或許是勇壯的少年,或許是可愛的少女,大家都化身為亡靈的依憑,學習著、舞蹈著從700年以前傳承下來的舞蹈。

岐阜縣的郡上舞、德島縣的阿波舞以及西馬音內盆踊三者並列為日本三大盆踊,而西馬音內盆踊的起源則有眾多說法。自古在鐮倉時代是為了祈禱豐收而開始了這個舞蹈,之後到了江戶時代與思悼西馬音內城主的小野寺一族的亡者舞蹈合併,在天明年間(西元1781年~1789年)盆踊的會場則移到如今的會場本町道路上。當聽聞到隨著四季變遷不停的詠唱的伴奏,就好像橫跨了現在與古代的時空隔閡,在永遠的哀愁之歌之中迷失了方向一般。

感想(取自來訪秋田的外國人)

舞蹈的步伐看似簡單,但是對於平常有在跳拉丁舞的我來說意外的很困難,但是並不是不可能。在實際的盆踊演出當中,通常是身穿漂亮衣裝的女性來演出,但是在這裡男性也可以參加。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我學會了將近一半的舞蹈動作。